学校为了让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,时常会开一个家长会,告诉孩子最近的一些学习情况。这些都是与家长交流的表现,如果家长和学校不配合,就会使孩子的教育变得困难,因此在孩子教育这件事上家长要积极的与学校配合,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加优秀。
调查发现,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,教育效果也就越好。我可以简单的说,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,结果都是悲剧,这些在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。因此,在孩子面前,家长要知道维护学校和老师——不是假惺惺的做戏(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),而是要真诚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。
在一篇外国短文上,说是在一次儿童网球课后,老师不小心丢了一个小孩。等找到孩子后,孩子由于受到惊吓,哭得十分伤心。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情景,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,并且说:“己经没事了,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,并且十分难过,也不是故意的,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,安慰她一下。”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,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,并且轻轻地告诉她:“不要害怕,己经没事了。”我想,一个善良、宽容、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这样被教育出来的。
中国经常有“子继父业”之说。无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,“子继父业”都有它一定的道理。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。原因很复杂。社会不断进步,分工越来越细,选择越来越多,这大概是一个主要原因。
但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: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,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,最终导致孩子产生逆反。我想,如果我的同事把孩子训斥一通,整天“恨铁不成钢”,很可能会使孩子彻底失去对舞蹈的兴趣。我曾遇到过一对夫妇,在我看来他们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。也许是由于他们过于优秀的缘故,对孩子从不满意,甚至对孩子说,我们都怀疑是不是当初在医院里抱错了,结果使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,幸好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。
揠苗助长也许会收到眼前的、显现的效果,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出现一些缺陷(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),很可能要等神经科学发展很多年以后大家才能知道。
因此,我更赞赏这样一句话:教育孩子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。
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家难免急躁、失控,不过我们爱孩子,所以我们愿意学习,也可以为孩子改变,给孩子做最好的榜样。
家长和学校都是为了教育出优秀的孩子,有什么问题,家长和学校应该互相商量,不要让彼此的工作不好做。